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主題
:

工程

噴瓜如何引領微型機械人的變革

噴瓜在繁殖時會像小火箭般噴射種子,中大研究團隊受這播種現象啟發而靈機一動:「為何不將它應用於機械人身上呢?」,藉此開發出破天荒的驅動系統,能大幅增加微型機械人的動力輸出,使這些小幫手們具備前所未有的速度及敏捷身手,有望深入人體內部執行各項醫療任務。研究團隊亦為微型機械人引入機器學習算法,大大提升其控制與導航能力。奧妙的自然現象加入微型機械人,正為醫療領域掀起新革命。

專題

微型磁控機械人去除菌膜 減低感染風險

由微生物組成的菌膜,有機會在人體各個部位產生,繼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由於它們的外層被基質包裹,因此可抵抗外在威脅。菌膜難以清除,當它們積聚在醫療植入物表面時,要去除它就更加困難。中大團隊最近研發了「磁性水凝膠微機械人」,是抵抗和克服菌膜滋生問題的強大武器。透過磁力控制,機械人可精確地去除菌膜。

世上最強力的人造肌肉 為傷者燃起新希望

可穿戴人造肌肉為身體受嚴重損傷、或因醫療狀況而深受困擾的患者帶來新希望。中大湯啟宇教授研發出目前為止最有效的人造肌肉——ExoMuscle,其力量是人類肌肉的兩倍,就像蜘蛛俠電影角色章魚博士的機械觸手,有潛力成為可穿戴外骨骼。ExoMuscle通過獨特接口解讀來自人類肌肉和大腦的信號,傳達至人工肌肉,以執行動作。

廢棄玻璃化身城市降溫好幫手

你能想象當熱浪來襲時,住在猶如蒸爐般的鐵皮屋裏會有多熱嗎?熱浪席捲全球,高溫紀錄被一次又一次打破。中大的研究團隊利用回收玻璃 — 社區中常被遺忘的資源,作為原料開發出「可規模化輻射製冷塗料」,有望在無需消耗能源下輔助建築物降溫。

「同濟飛魚」— 上天下海無人機

外貌如無人機的「同濟飛魚」,其實入水能游、出水能飛!它是一款水空兩棲無人機,無論在空中或水下都能游刃有餘地自主運行。這款由中大陳本美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聯同上海同濟大學研發的新型無人機有望在測量、遙感、搜救等任務帶來新的方法。

軟實力:變形軟體機械人應用於醫學的無限潛能

蜘蛛俠的最強宿敵「毒魔」,是擁有超強變形能力的外星寄生體。它除了在漫畫和電影中出現,還啟發了科學家創造軟體機械人,有望應用於靶向藥物輸送以至微創手術,徹底改變醫療方向的面貌。中大張立教授以「毒魔」為靈感,研發出利用鐵磁流體和磁性彈性體的軟體機械人,這些機械人比以往更靈活百變,能於人體內執行不同的醫療任務。

智能車iCar開啟培訓AI專才之旅

別以為這些外型趣緻的白色小車是玩具車。其實它們大有乾坤,是內設多個人工智能(AI)的智能車,能識別人臉和顏色。AI智能車CUHK-JC iCar(iCar)由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的研究團隊開發,讓學生有機會學習AI的理論。iCar組件簡易,學生可以透過配備的機械工具來組裝和簡單的編程來「駕駛」它,為他們提供邊學邊玩的獨特課堂體驗。

「摺」出多元軟體機械人

膠帶不只可以用來封包裹、牢固包紮受傷手臂的繃帶,在中大工程學院教授的手上,它更可用來製作多功能醫療機械人。教授以紋身貼紙同樣的原理,將磁性顆粒轉印至膠帶上,便能製作出可在磁控下變成不同立體結構的「摺紙」軟體機械人,為醫療及工業領域帶來無限前景。

「自」能醫療微型機械人 群起如蜂

在美麗的花圃,蜜蜂小隊會團結一致對抗外敵;在迂迴曲折的人體管道中,微型醫療機械人軍隊會運載藥物到病灶對付病魔。中大工程團隊研發一項突破性人工智能技術,成功賦予微型機械人「大腦」,讓它擁有如蜜蜂般的智慧和自動導航能力,靈活改變集群隊形在複雜的人體內遊走,執行任務。

研發新電池助極端低溫天氣下穩定供電

試想想,當你身處非常寒冷的地區,卻沒有電供暖和照明,日子會多麼難受。世界上有不少地區需面對極端低溫天氣,但現時的電池技術難以在這種極端天氣穩定供電。當遇上冬季風暴來襲,更可能造成大規模停電,影響數以百萬人。中大研究團隊正研發一種新技術,有望令電池在低溫下仍能穩定供電。

專題

穿梭於消化道的「史萊姆」機械人

最近,一條網上爆紅的影片,拍到一種黑色黏液狀、貌似外星生物在地球出現。難道是科幻電影中的毒魔現身,要將人類變成魔獸?實情它是中大工程學院研發的軟體微型機械人,不但不會攻擊人類,更能在人體裡執行各項醫療任務。它的身體柔軟如八爪魚,形象百變,可輕鬆依附或將物件包裹起來,在磁性導航下於狹窄的腸道移動。團隊將進一步測試它的安全性,盼五年內進行人體試驗。

失聲代言者

說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但對於有口卻不能言的人,卻是力不從心。中大工程學院教授利用人工智能配合語音合成技術,讓機器學習人的說話方式,幫助因患病而無法說話的人保留原來聲線,重拾溝通能力。

金納米顆粒自帶療效 為銀屑病患者重燃希望

金具有消炎特性,首飾、航空、化學、電子電路板等不同領域都有應用。來自中大工程學院的專家利用金作為內核,開發一款新型金納米顆粒,不含類固醇和維生素D類似物,其自身便能治療銀屑病。小鼠疾病模型實驗顯示,它能順利進入表皮細胞,治療效果與類固醇和維生素D類似物塗抹式藥物相若,但沒有出現脫髮或皺紋增生等副作用。

超薄無線傳感電子貼紙 物聯網發展得力助手

物聯網是建構智慧城市的關鍵,而傳感器猶如物聯網的眼睛和耳朵,負責收集溫度等物理參數,並轉換成電子信號供系統分析。中大研究人員最近成功設計一款可自行驅動的無線傳感電子貼紙,薄如兩根頭髮寬度,能將手指輕觸薄膜的能量轉化為電磁波信號,為智慧傳感技術帶來革新。團隊更開發一個高功率的摩擦納米發電機,透過收集環境中的機械運動和生物運動等發電。

手眼協調機械妙手 施刀更精確安全

外科醫生以手術機械人輔助為病人進行微創手術並非新鮮事。而精準度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中大研究團隊最近全球首次利用一種深度學習方法建立人工智能系統,成功提升機械人的手勢辨識能力。新系統不但使機械人有更高的準確度,亦令手術更安全,同時使病人更放心接受機械人執刀的手術。

多功能義肢助斷臂士圓小提琴夢

學拉小提琴對健全人士尚且有難度,更何況是截肢人士。中大研究員為失去左手前臂的阿富設計多功能義肢,讓他能如願踏上表演舞台,參與千人弦樂演出,以動人樂章述說截肢人士對夢想的堅持。

以水載電:開拓藍色能源新潛力

海洋佔全球約七成面積,這個巨大寶庫可以產生無窮無盡的「藍色能源」,是解決人類能源危機的救星,不過礙於技術和成本,海洋能並不易採集。最近,中大研究團隊就研發了一種高效收集海浪能的發電機,為「藍色能源」的發展開拓新路。

新型膜令液流電池更長壽

硫基液流電池雖然安全、電量輸出功率大、設計靈活,但致命傷是使用壽命短。中大工程學院學者最近設計了一款新型離子選擇性膜,能分隔正負電極,減少活性物質流失,從而延長電池壽命和穩定性,成功打破傳統液流電池的限制,日後有望應用於可再生能源的大型電網儲能裝置。

專題

線控機械人 砌出無限「磚業」設計

建築師總有著無窮無盡的設計意念,但時常因建築工人的技術、建築時間和成本等因素限制,令很多創意設計落空。中大學者研發的線控機械人,將創新和藝術設計轉化為可實踐的建築方案,為建築設計帶來無限可能性。

「自」能手錶:徹底改變你的使用模式

穿戴式智能技術可謂邁進新的一頁。太陽能可以為智能手錶提供電力,但若然天色長時間陰暗,其持續發電功能或許成疑。中大最新的研究成果,讓用家只需和平時一樣步行擺動手臂,便可以為自己的智能手錶充電,實現智能手錶永久續航力的效果。

皮膚疾病無所遁形?

T射線技術是一種嶄新、安全的方法,能簡易診斷出各種皮膚疾病。只要將手臂置於T射線儀器的成像窗口,便能精確地檢測皮膚厚度與皮膚水份含量。這項由中大和英國華威大學合作研發的新檢測技術,未來將有助改善濕疹、銀屑病及皮膚癌等疾病的治療成效。

砌出新境界 傅志榮發掘樂高積木實際應用

樂高積木是家喻戶曉的玩具,它歷久不衰、寓教於樂,令人愛不釋手,陪伴我們度過童年時光。但樂高積木的魅力又豈止於此?這些五顏六色的磚塊廣受全球各地不同年齡的玩家喜愛,連成年人也不乏「樂高迷」。

護膚霜成分製造出安全可靠鋰電池?

手機電池爆炸或燃燒的新聞時有所聞,影響用戶對隨身電子產品的信心。最近,中大團隊研究出成本低、不易燃且毒性低的水系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大大提升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而製造出安全可靠電池背後的秘密,原來是利用風馬牛不相及的護膚霜成份作為電池的關鍵物料。

一步一電零負擔 行山充電源源不絕

行山遠足時迷路,更不幸遇上手機剛好缺電,無法求救—相信這是不少行山人士的惡夢。求人不如自救,透過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團隊研發的人體動能採電系統,將每一步的動能都轉化為電力,無需耗用使用者額外的體能。每踏出一步,便為這輕巧的電子儀器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