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致力推動研究與創新,創科領袖和先驅輩出。多位中大學者最近憑傑出研究成就獲國際和國家肯定,其中醫學院盧煜明教授更成為歷來首名生物學科「皇家獎章」華人得主。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一份報告向全球發出警報,呼籲採取更積極環保措施。中大一直致力推動可持續發展,工作成果最近更獲聯合國「國際綠禮袍獎」嘉許。建築學院「一專一村」農村可持續發展計劃獲頒「造福社會」類別大獎,而大學通識教育部開辦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學習計劃」亦入選「2021下一代教育及技能」類別大獎的最終候選名單。
中大鼓勵教學人員開展創新研究,將研究成果轉化落地,造福社會。在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最近公布的「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結果, 中大多個學科研究表現獲評為達「世界領先」/「國際卓越」水平,努力備受肯定。
學者對學術和研究的追求,成為推動人類生活和社會進步的重要齒輪。在剛過去數月,中大學者和研究便在多個領域榮獲國際和國家級獎項,科研成果備受肯定。
在全球疫症肆虐與經濟不明朗之時,全球高等學府正面臨新挑戰,而中大的學者則仍然一如以往在科研路上努力不懈,希望能以卓越的科研成果,改善人類生活。他們的努力得到多個地區及國際性資助計劃的認可。
科學可以改變人類的未來,影響世界的發展。藉著科學,能讓我們過更美好的生活,又或研製出各種疫苗、藥物和新技術,預防瘟疫的發生、醫治疾病,或促使人類探索各種未知的可能。來自中大的學者,致力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惠及社群,並憑其卓越的科研和知識轉移成果榮獲多項國際認可。
醫學界大喜訊! 全球每年有700萬名孕婦受惠於盧煜明教授研發的「無創性產前診斷技術」,只須分析孕婦血漿內的胎兒DNA,便可及早發現唐氏綜合症和其他遺傳病。盧教授憑此革命性的醫學貢獻,獲頒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
中大法律學院學生最近在世界頂尖的國際模擬法庭比賽勇奪冠軍,實在令人欣喜和自豪。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和世界各地的強勁對手,中大學生憑著不懈的努力、出色的表達技巧和表現勇奪殊榮。
Peter Ferretto教授及建築學院團隊早前遠赴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高步村打造「高步書屋」,為當地兒童提供趣味閱讀空間。作品在被譽為建築界「奧斯卡」的世界建築節奪獎,更獲評審讚揚為「彰顯卓越建造過程」的佳作。
醫學院盧煜明教授和趙慧君教授憑胎兒診斷技術的成就,獲《自然生物科技》評選為「2018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是僅有香港學者入榜。盧教授更第三年獲此殊榮,同時成為首位獲頒「復旦-中植科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工程學院周仁杰教授獲頒港幣500萬元科研基金開發「反射模式層析相位顯微鏡」(TPM),為人體掃描成像技術帶來新突破。其研發的TPM可重複使用,不會釋放輻射,適合用於檢測眼疾,及早辨別視覺退化症,以及長期觀測部分病症。
由中大學生組成的「工無不克」機械人團隊在蒙古舉行的「亞太廣播聯盟機械人大賽」奪冠,是首支香港隊伍奪此殊榮。團隊花一年時間設計及製作的兩個機械人,成功挑戰跨越山丘、繩索等不同障礙,擊敗多國強隊棒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