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文章
:

雨林近地溫度的嶄新發現

試想像你走入熱帶雨林,會遇到甚麼境況?炎熱、潮濕、長林豐草、凹凸不平和野生動物漫山遍野,不免令人有恐慌忐忑的感覺。這亦令研究人員難以透過監測雨林的近地溫度來了解氣候變化對生物影響。為探索這個未知領域,中大學者克服重重難關,成功收集近地溫度的小氣候數據,並揭示這些寳貴生態系統如何應對全球暖化。

專題

海底地震儀預測火龍甦醒之時

巨浪從海中狂奔而來,無情摧毀生命和財產,這是所有人懼怕的噩夢。惡劣天氣可以預測,但海底火山噴發引致的海嘯往往卻在無預警下發生,塗炭生靈。為此,中大陳衍佐教授開展研究,收集有用數據,望能幫助科學家有效預測海底火山的噴發,避免民眾被災害吞噬。

本世紀末颱風破壞力倍增 登陸時間更長

過去四十年,吹襲太平洋的超強颱風明顯增加,例如颱風「煙花」及「查帕卡」。中大研究團隊分析近年的風暴路徑數據及利用氣候模型推算,若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本世紀末登陸亞洲的颱風將更強、更持久,整體破壞力或比現時增加一倍,並進一步吹襲內陸地區造成更大破壞。

DeepThaw深入監察消失中的冰雪圈

隨著衛星科技發展成熟,以這種技術研究地球形態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無疑比肉眼更敏銳和快捷,但始終未能做到大範圍地監測因地下凍土層消融而形成的地形變化。中大地球物理學家開發的DeepThaw,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的自動觀測工具,能分析大量的衛星圖像,以及檢測大範圍內凍土下沉形成的滑塌,讓科學家了解冰雪圈面臨的危機。

臭氧是植物的慢性毒藥?華南區首個臭氧園呈現臭氧侵害

香港的臭氧濃度水平持續飆升,中大團隊在校內建立「臭氧園」,透過種植豆類植物,研究臭氧對植物的損害。這亦是華南區首個相關植物實驗,結果發現在春季和郊區等臭氧濃度理應較低的環境,豆類植物仍受臭氧的侵害,死亡率高或須開更多的花以維持繁殖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