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文章
:

新就是好?尋找真正有效的技術

在這個充滿尖端科技的世界中,我們往往被日新月異的產品和技術所吸引,然而是否「新」就是好,則需要透過測試去尋找實證。以監控體外受精胚胎生長為例,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和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醫學科學家最近發現,現今流行的技術「縮時成像培養箱」在臨床成效上與傳統方法只是相若。

AI:抑鬱患者的燈塔

心情有點糟?有否想過這不僅僅是心情低落這麼簡單?試想想科技能夠讀懂你的情緒並伸出援手。精神科醫生短缺是全球公共衞生其中一個挑戰,抑鬱症患者往往未能及時確診。中大學者開發了兩項結合人工智能的創新工具,包括嶄新的流動應用程式和眼球檢測技術,讓患者更易、更早獲得診斷。

突擊癌細胞

你有聽過EB病毒嗎?或許很多人對它都非常陌生,然而它卻是無處不在的病毒,可以影響全球超過九成的人口。它會引發鼻咽癌等致命疾病。可幸的是,中大研究人員成功利用mRNA技術研發創新治療藥物,有效令EB病毒癌細胞自我毀滅,為患者帶來曙光。

大鼠能成為數學家嗎?

大鼠都擁有數學頭腦嗎?由中大及城大神經科學家領導的突破性研究證實,這些毛茸茸的小傢伙們也擁有專門處理數字的大腦區域,並且於接受訓練後可成功區分不同數字,這顛覆了我們以為數學只屬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之假設。兩間大學的專家帶我們探索這些小傢伙們驚人的認知能力,對解決人類學習障礙創造出新的可能性。

向病魔宣戰:中大學者為糖尿病、中風和乙型肝炎治療披掛上陣

中大的最新研究成果,為糖尿病、中風和乙型肝炎患者帶來新希望:一項國際研究揭開糖尿病之謎,有望促進早期干預和改善臨床治療方案;新開發的納米機器人可增強溶栓效果,讓中風患者免受腦部損害;研究發現抗病毒藥物「富馬酸替諾福韋」增加了慢性乙型肝炎老年患者的骨折風險。

喉癌加入「富貴病」行列

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和糖尿病被認為是文明富裕社會下更容易罹患的疾病,不幸消息是這個「富貴病名單」或再加長。中大與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的研究人員發現,人均生產總值與喉癌存在驚人的關聯性,加勒比地區和歐洲發病率之高亦可能與其不良生活習慣相關。此外,日本、瑞士和捷克共和國的女性病發率更是逆全球趨勢,正不跌反升。

同賀2023年末的非凡學術成就

中大學者繼續憑藉非凡學術成就獲國際間認可。13位中大學者入選2023年「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另有一位獲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該年度新獲選院士的唯一香港代表。一同細數中大傑出學者們的成就!

腸道益菌大大提升人類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反應

或許你會很驚訝,原來我們的免疫系統擁有記憶力,並且在對抗新冠等疾病時發揮重要作用。而增強免疫記憶的秘密還很可能正在你的體內!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揭示了特定腸道細菌在延長新冠疫苗誘導的免疫記憶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不過,並非每個人都擁有這類益菌,為此中大醫學院研發了腸道微生態配方以增強疫苗的抗體反應,並正進一步研究它在保護我們免受其他疾病侵害的潛能。

不要以為乾眼症小事!隨時是新冠病毒帶來的後遺症

新冠感染後雙眼有沒有出現眼乾、痕癢的情況?以為是經常使用電腦、手機的緣故?非也!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期間出現這些情況,絕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眼睛出現視力模糊、眼紅及疼痛等乾眼症狀也可能是新冠病毒帶來的後遺症。最近,中大眼科團隊發現新冠康復者更容易患上乾眼症,每五名新冠康復者就有一人有相關症狀。

專題

腸道微生態失衡 增加患上「長新冠」風險

不少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出現俗稱「長新冠」的後遺症,常見症狀包括記憶力差、脫髮及睡眠困難。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長新冠」患者的腸道缺少幾種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的腸道細菌,反映腸道微生態失衡是導致「長新冠」的主因,透過調節腸道健康,可以促進患者的痊癒及減少相關後遺症出現。

新型血液測試 提升診斷蝦敏感準確性

蝦是各國菜式中常見的食材,能製成各種佳餚,令人垂涎三尺。但若大飽口褔後,出現臉部和口眼腫脹、全身瘙癢的情況,絕對是令人徹夜難眠的噩夢。蝦敏感並不一定從兒童時期開始出現,因此有效而準確的蝦敏感檢測,有助避免觸發嚴重過敏。

中大推動研究與創新 學者成首位華人奪生物學科「皇家獎章」

中大致力推動研究與創新,創科領袖和先驅輩出。多位中大學者最近憑傑出研究成就獲國際和國家肯定,其中醫學院盧煜明教授更成為歷來首名生物學科「皇家獎章」華人得主。

從靈魂之窗窺探健康秘密

眼睛不但是靈魂之窗,同時埋藏著身體健康狀況的訊號。中大研究團隊研發的「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技術,憑一張「眼底相」便可以評估使用者患上中風及認知障礙的風險。有關技術最近更應用到自閉症風險評估,透過識別兒童的視網膜特徵,找出有自閉傾向的兒童,及早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