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中大新聞

噴瓜如何引領微型機械人的變革

噴瓜在繁殖時會像小火箭般噴射種子,中大研究團隊受這播種現象啟發而靈機一動:「為何不將它應用於機械人身上呢?」,藉此開發出破天荒的驅動系統,能大幅增加微型機械人的動力輸出,使這些小幫手們具備前所未有的速度及敏捷身手,有望深入人體內部執行各項醫療任務。研究團隊亦為微型機械人引入機器學習算法,大大提升其控制與導航能力。奧妙的自然現象加入微型機械人,正為醫療領域掀起新革命。

文藝復興的全球視角

當我們認為「文藝復興」只屬於歐洲歷史,中大歷史系馬思途教授則有另一看法──他認為應該以全球視角探討文藝復興文化。他的研究展現宏大視野,致力梳理史實,融匯不同地區及時代,了解全球文化如何相互影響,令他獲得全球最具規模的歷史獎項「丹.大衛獎」。

突擊癌細胞

你有聽過EB病毒嗎?或許很多人對它都非常陌生,然而它卻是無處不在的病毒,可以影響全球超過九成的人口。它會引發鼻咽癌等致命疾病。可幸的是,中大研究人員成功利用mRNA技術研發創新治療藥物,有效令EB病毒癌細胞自我毀滅,為患者帶來曙光。

點亮未來:香港中文大學的創新之路

讓我們憧憬這樣的一個未來:糧食安全得到永續保障、創新電池技術為生活注入動力、物流方案無比簡化。這些大膽的創新意念都在「中大創業日十周年呈獻創新創業展」中一一呈現。展覽重點展示中大社群突破性的創新創業成果,彰顯大學對推動創新的堅定承諾,這些開創性研究將引領我們通往更明亮、更可持續的未來。

匯聚成就

中大一直致力追求卓越的學術成就,最近在多項國際排名中躋身前列,其中中大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名列第 42 位,在本地排名中更高踞首位。此外,醫學院學者更榮獲多項國際獎項,表彰他們在消化健康領域的傑出貢獻;中大還舉辦了「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全球可持續發展大會」,體現其對可持續發展承諾,引領社會邁向綠色未來。

地動山搖:湖泊顛覆我們對地震成因的理解

地震是一種頻繁發生的地質現象。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的數據,全球每年就發生超過100次 6 級或以上的地震,造成大量傷亡。大眾對於地震發生的認知主要在於板塊運動和火山活動,但複雜的機制令準確預測地震相當困難。中大最新一項研究就為地震成因帶來新視覺:原來由山崩而形成的堰塞湖可以進一步觸發地震。此研究為未來預測地震及風險管理提供了嶄新見解。

食肉牛龍的新近親:中大學者於巴塔哥尼亞發現新恐龍物種

40年一遇!中大學者帶領的團隊最近於南美洲挖掘出一系列恐龍骨骼化石,經研究後證實屬於新物種Koleken inakayali,是當地自40年前出土食肉牛龍以來,第一次有學者找到新的阿貝力龍物種。新發現的恐龍是敏捷的頂級掠食者,生活在6,000多萬年前的遠古南方岡瓦納超級大陸。此發現不但有助拆解關於捕食性恐龍演化的謎團,更證實了超過一種頂級掠食者能在晚白堊紀的生態系統中共存。

雨林近地溫度的嶄新發現

試想像你走入熱帶雨林,會遇到甚麼境況?炎熱、潮濕、長林豐草、凹凸不平和野生動物漫山遍野,不免令人有恐慌忐忑的感覺。這亦令研究人員難以透過監測雨林的近地溫度來了解氣候變化對生物影響。為探索這個未知領域,中大學者克服重重難關,成功收集近地溫度的小氣候數據,並揭示這些寳貴生態系統如何應對全球暖化。

中大(深圳):豐盛十年

中大(深圳)為首間由本港學術機構在內地創辦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經十年茁壯成長,今年歡度十周年校慶,並以「十年風華,融匯創新」為主題舉辦一系列活動。活動不但回顧中大(深圳)的精彩發展歷程,亦啟發眾人繼續努力實現宏大理想。

中大引領大灣區研究與創新之路

由中大委託愛思唯爾分析和撰寫的報告揭示了大灣區的強大科研實力,在五年期間的研究成果錄得17.9%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區內目前有42萬名活躍學者,相比2018年增幅近一倍。中大表現驕人,在生物醫學和人工智能領域貢獻了相當突出的研究產出量,其「學科標準化後的論文影響力 」(FWCI)在整個大灣區的高產出院校中更排名第一。

向病魔宣戰:中大學者為糖尿病、中風和乙型肝炎治療披掛上陣

中大的最新研究成果,為糖尿病、中風和乙型肝炎患者帶來新希望:一項國際研究揭開糖尿病之謎,有望促進早期干預和改善臨床治療方案;新開發的納米機器人可增強溶栓效果,讓中風患者免受腦部損害;研究發現抗病毒藥物「富馬酸替諾福韋」增加了慢性乙型肝炎老年患者的骨折風險。

中大再創輝煌成就 翱翔新高峰

中大在全球高等教育和研究範疇領先的地位再次獲肯定!從大學排名的歷史性上升,到國際發明展上屢獲殊榮,中大透過多元化課程和世界頂尖的教學團隊,致力堅守對卓越學術、創新思維和前瞻性研究的承諾。

中大引領國際對話 開創更美好未來

作為世界知名的高等學府,中大一直透過不同活動,致力促進各界就不同議題互相交流意見。最近,中大就舉辦了多場國際會議和論壇,包括匯聚了中國首艘自主建造極地科考破冰船的科學家的氣候會議、探討佛教與生物醫學倫理的對談,以及商學院成立 60 周年的國際金融論壇等活動。

喉癌加入「富貴病」行列

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和糖尿病被認為是文明富裕社會下更容易罹患的疾病,不幸消息是這個「富貴病名單」或再加長。中大與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的研究人員發現,人均生產總值與喉癌存在驚人的關聯性,加勒比地區和歐洲發病率之高亦可能與其不良生活習慣相關。此外,日本、瑞士和捷克共和國的女性病發率更是逆全球趨勢,正不跌反升。

走「塑」未來﹕康普茶製可自然降解包裝物料

康普茶可以製造出有助保護環境的新發明? 很意想不到吧!中大研究團隊發現,這種深受喜歡的飲品是製作環保食品包裝的關鍵。他們採用可自然分解的生物基材料,能像塑料一樣拉伸,徹底改變傳統包裝。最重要的是,物料是完全無害,甚至可以食用。這項突破性的創新發明,有望帶領我們告別塑膠污染。

來「龍」去脈:追尋龍圖騰演變的歷史足跡

「龍」可謂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神話動物,惟人們對其起源仍莫衷一是。或謂牠源自上古圖騰崇拜,或謂由鱷魚或蛇等動物合體而成,眾說紛紜,一直令學者們深深著迷。中大文物館舉辦甲辰龍年特別展覽,探索中國古代文物中的龍紋如何反映不同時代的社會文化百態。

五個突破科學界限的中大創科實驗室

在全球「搶人才」熱潮下,世界各地各出奇謀,爭相延攬最優秀的精英。學者、科學家選擇心儀的研究基地時,研究支援和基礎設施往往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最近有五位國際知名的科學家決定加入香港中文大學,並在本港建立尖端的創科實驗室。幾位教授和《CUHK in Touch》分享了他們選擇加入中大的原因,以及他們的研究大計!

中大甲子年續其高瞻遠矚之路

作為一所國際大學,中大致力促進不同地區高等學府間的交流。在2023年底,中大舉辦了數場校長論壇,並倡議成立「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聯盟。而為慶祝60周年校慶,中大過去幾個月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校慶晚宴,及邀請到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訪問中大。

同賀2023年末的非凡學術成就

中大學者繼續憑藉非凡學術成就獲國際間認可。13位中大學者入選2023年「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另有一位獲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該年度新獲選院士的唯一香港代表。一同細數中大傑出學者們的成就!

腎病之「黃金」療法

血液透析(俗稱「洗腎」)使全球數百萬慢性腎病患者變得虛弱及帶來不便,對他們的日常生活造成重大負擔。更糟糕的是,目前尚無療法針對該病的重要指標「腎纖維化」。換言之,問題的根源未能解決。可幸的是,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一個研究團隊的最新發現,或可改變這種情況。團隊在尋找腎病的有效基因治療方法時,有一令人驚訝的發現 — 單靠微細金粒子已足以治療CKD。到目前為止,已在小鼠身上證明其有效性,團隊現正在籌備人體試驗。

熱浪來襲

滴答、滴答……氣候時鐘正響起警報,倒數我們還剩下多少時間拯救地球。極端高溫和破壞力極強的洪水日趨嚴重,中大近期的兩項研究探討了我們可以如何應對這些天氣狀況:其中一項針對協助有關當局檢視洪水情況,以採取應急措施;另一項則預測未來炎熱天氣的惡化情況,以及其對我們日常生活所帶來的嚴重影響,並就此提出應對方法。

腸道益菌大大提升人類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反應

或許你會很驚訝,原來我們的免疫系統擁有記憶力,並且在對抗新冠等疾病時發揮重要作用。而增強免疫記憶的秘密還很可能正在你的體內!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揭示了特定腸道細菌在延長新冠疫苗誘導的免疫記憶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不過,並非每個人都擁有這類益菌,為此中大醫學院研發了腸道微生態配方以增強疫苗的抗體反應,並正進一步研究它在保護我們免受其他疾病侵害的潛能。

中大舉辦一系列創新活動 致力開拓新境界

最近,中大舉辦多個活動,展示其在創新科技領域的卓越研究成就。2023年度國際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會亞太地區大會雲集了約1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領袖及專家,分享研究上的最新突破;超過40間中大初創企業在創新日體現產學研成果;創業日為學者、學生、校友、投資者及行業代表提供平台,促進他們創業步伐;中大機械人創科開放日讓更多人認識嶄新的研究成果。

中大成員屢獲國際殊榮

適逢香港中文大學成立60周年,多位成員及教授取得傑出榮譽,可謂喜事重重。不久前,Katalin Karikó教授獲中大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約兩個月後,她獲得2023年諾貝爾醫學獎殊榮;廖維新教授成為香港首位榮獲達文西獎的學者;程鴻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榮獲計算機協會頒發最佳研究論文獎,為首次有香港學者獲此殊榮;副校長陳德章教授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校長段崇智教授當選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