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媒體報道

Asia’s first bladder cancer organoid biobank pioneering new era in precision medicine

中大創建亞洲首個膀胱癌類器官生物庫,推動精準醫療,為個人化膀胱癌治療帶來新希望,惠及更多香港以至亞洲地區的患者。

Hong Kong team says test detects nasopharyngeal cancer with 97% accuracy

中大成功識別「血漿EB病毒DNA」癌症相關分子特徵,通過識別與癌症相關的EB病毒DNA,檢測準確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七。

‘Quick, nice, great’: 5 cancer patients test Hong Kong-made ‘living drug’

中大報告了臨床研究結果,五名癌症患者接受了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證實病情顯著改善。

Solving the drug solubility problem with silica nanoparticles

中大及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二氧化矽納米顆粒方法,將藥物溶解度提高三倍,有望徹底改變製劑方法。

Over cleaning could trigger eczema in children: CUHK

中大研究發現由於過度清潔消毒,疫情期間出生的兒童更易患上濕疹,亦會干擾健康腸道細菌的發展。

Mummies’ Ancient Tattoos Come Under Laser Focus

中大研究人員運用鐳射螢光成像技術,揭示1,200年前錢凱文化的人類木乃伊發現複雜的紋身圖案,展示精湛的藝術,以及技術在未來研究的潛力。

A Hong Kong AI model proves more accurate than doctors in diagnosing eye conditions

中大研究人員開發了VisionFM人工智能模型,能夠準確診斷多種眼科疾病,能力超越中級眼科醫生的水平。這一創新提升了疾病篩查的能力,並可能在眼科領域具有更廣泛的臨床應用。

CUHK invents non-invasive way to find bowel disease

中大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非侵入性測試,利用糞便樣本來識別腸道疾病,減少對內視鏡檢查的依賴。研究人員希望在2027年前將該技術準備好在香港進行臨床使用,以便更快地進行診斷。

Evidence is growing that microbes in your mouth contribute to cancer

中大的新興研究將口腔微生物組與頭頸癌相關聯,表明口腔中的微生物可能影響癌症風險和預後,並突顯了口腔衛生的重要性。

CNN

Dinosaur fossils discovered in Hong Kong for the first time

香港首次有恐龍化石在赤洲出土。中大研究人員強調這一發現對理解鄰近地區的古生物歷史和生態的重要性。

CUHK says satellite will predict floods, landslides

中大研究人員在創新科技署資助下開發了香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能夠利用機載人工智能預測洪水和山泥傾瀉,提升地區的災害管理和應對準確性。

Hong Kong to develop first one-stop acute stroke management model

中大與威爾斯親王醫院合作,正在試行一個一站式急性中風管理模型,使用低場MRI技術,目標是提高香港中風患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