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造更強韌的城市
中大建築學院姚連生建築學教授吳恩融教授,早前榮獲由國際城市氣候協會(IAUC)頒發的頂尖科學獎項「盧克·霍華德獎」(Luke Howard Award)。該年度獎項一向授予在城市氣候學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物理學家、地理學家或氣象學家,而吳教授則為首位獲此殊榮的建築設計師及香港學者。
作為一位建築師,吳教授善於自如融會建築語言和氣候學模式。獎項評審委員稱讚其在結合城市氣候科學與城市設計及規劃實踐中展現卓越領導能力,並肯定他對倡導能適應氣候變化的建築設計所付出的努力。

吳教授曾出版三本書籍及發表逾500篇研究論文,其對城市氣候學的深耕始於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後。吳教授的研究影響深遠:他與其團隊所開發的通風評估和風廊規劃,現已納入所有中國城市設計的標準。
過去20多年來,吳教授一直致力於參與中國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建設。2014年,他發起「一專一村」農村可持續發展支援計劃,利用大學的專業知識和資源,以策略性、系統性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改善農村環境及農民生活。他的建築設計著重通風,結合當地土壤條件與傳統建築技術,建造可持續的建築。此計劃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一致,亦與劍橋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多所院校合作。計劃屢獲殊榮,並吸引來自印度、尼泊爾、摩洛哥及土耳其等地震頻生地區的廣泛關注。

創造遺傳工程奇跡
不僅中大教授的開創性研究備受矚目,學生們同樣以創新成果讓人大開眼界。在2024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中,兩支中大學生隊伍憑藉基因科學研發項目,勇奪金獎及銀獎殊榮。這兩項發明均有望對醫療保健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iGEM比賽是合成生物學尖端領域的國際頂級賽事之一,旨在鼓勵跨學科合作及惠及社會利益的項目。是次比賽於巴黎舉行,中大學生隊伍在近200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團隊中脫穎而出。

由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及工程學院學生組成的團隊,憑藉其研發的新細菌抗藥性測試劑而獲得金獎。這款名為「ResiSense」的測試劑,快速、低成本及易用,能在90分鐘內檢測細菌是否存在抗生素抗藥性,有助防止抗藥性細菌擴散,尤其可以惠及中低發展國家。

另一隊伍為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學生組成的「IOSA」,憑藉其研發的具雙重療法的「減肥乳酪」項目榮獲銀獎。這項發明利用基因改造技術,將乳酪中的乳酸桿菌傳遞至腸道,有助身體更有效地燃燒脂肪。這為全球應對日益嚴重的肥胖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追求卓越的學術成就
中大對卓越的追求不僅體現在學生成就上,也體現在其學者獲得的國際認可中。一直以來,中大位居全球研究領域頂尖行列,去年再度印證其科研實力——15位中大學者入選「2024年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名單。這一榮譽由領先的商業情報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分析評定。在Web of Science資料庫中,這些入選學者過去十年發表了多篇學術文章,並在其學術範疇與論文出版年份的被引用次數排名均為全球首1%。
15位學者研究背景多元,涵蓋臨床醫學及跨學科領域。他們的成就彰顯了中大對開創性研究的不懈追求,以確保其在全球範圍內持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