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無聲殺手。由於鼻咽位於鼻腔後的頭部深處,因此鼻咽癌往往難以察覺。患者在早期通常沒有任何症狀,即便出現耳塞、聽力損失和耳鳴、發燒、鼻塞、流鼻血和頭痛等症狀,大多數人誤以為是常見的輕微疾病。然而,這些是由於患者淋巴結腫大、唾液中帶血和鼻子分泌物形成的頸部腫塊所引致的病徵。鼻咽癌患者通常對這些病徵不以為然,直至癌症發展到後期才求醫。早期鼻咽癌的五年存活率為 90%,但後期會降至 50% 以下。此外,鼻咽癌患者最常見的發病年齡是 30 至40歲左右,相當年輕。

鼻咽癌雖然並未肆虐全球,但在中國南方地區的患病比例卻令人擔憂。由於患者主要來自廣東、廣西和海南地區,因此鼻咽癌又被稱為「廣東癌」。在香港,它是男性第九大常見癌症,尤其在20 至 44 歲的男性中更為普遍。男性患者比例亦高於女性,大約為 2.6 比 1。

中大醫學院與美國傑克森實驗室合作,以EB病毒作為治療標靶,利用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研發出一種創新的鼻咽癌治療藥物,針對性地殲滅攜帶EB病毒的癌細胞。

鼻咽癌是發生在鼻咽部位的癌症,令治療變得更具挑戰性。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羅國煒教授表示:「鼻咽癌位於患者頭及頸部,靠近很多重要結構。」

因此,手術治療並非普遍可行方法。患者通常會接受放射治療和化療相結合的治療。對於患有復發性和轉移性腫瘤的患者,醫生則會採用化療或結合化療及免疫療法。

鼻咽癌的起因除了與遺傳及飲食等因素有關,EB病毒亦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EB病毒是皰疹病毒的一種,超過九成人在其一生中曾受感染。它亦與多種疾病有關,例如霍奇金淋巴瘤和胃癌等。

要治療疾病,必需要殺死病毒。羅教授和中大醫學院團隊開發了一種mRNA藥物,在科技層面是脂質納米顆粒製劑(過往被用於mRNA新冠疫苗),與稱為mTZ3-LNP的轉錄激活劑合成。該團隊在小鼠模型測試時,成功證實藥物有效減少腫瘤生長。

羅國煒教授表示,由團隊研發的mRNA新藥針對EB病毒陽性癌細胞,因此預期的副作用會較化療少,亦可以與免疫療法並用以產生協同效應,令治療效果更佳。

該藥物有效促使病毒自我毀滅。在人體細胞中,EB病毒通常處於「潛伏狀態」。藥物就像一個開關掣,誘導病毒進入裂解周期,令宿主細胞死亡。該藥物透過靜脈注射遞送至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但僅會結合及激活裂解EB病毒,因此不影響其他健康細胞。

羅教授指:「EB病毒感染是鼻咽癌常見的致病主因,同時亦是腫瘤細胞形成的關鍵。EB病毒基因組存在於每個鼻咽癌腫瘤細胞,但只會在小部分特定血細胞中出現,不存在於身體的正常細胞中。通過重新激活病毒裂解周期來對抗EB病毒陽性癌症的概念已存在了二十多年,惟一直缺乏有效藥物以實踐此方法。」

羅教授於2017年拜訪中大的項目合作夥伴美國傑克森實驗室,當時他們討論了使用基因編輯工具活化EB病毒裂解基因的可能性,繼而開展此研究項目。經過漫長的篩選過程,mTZ3-LNP 被選出作合成之用。

mRNA 藥物已應用於治療肝癌等不同類型的癌症。羅教授指出,這種新藥或會用於治療與EB病毒相關的其他癌症。

「在臨床小鼠模型中,我們證實了 mRNA 藥物治療可顯著抑制腫瘤生長,並殺死鼻咽癌和胃癌細胞。經長期治療後,我們未有發現小鼠體重減輕及出現其他副作用。與化療不同,mRNA 藥物沒有毒性。」

他說,下一階段是測試該藥物與標靶免疫療法的結合。他希望研究團隊能使鼻咽癌治療更加有效。